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懋章教授谈科学精神与创新

2013年11月08日 00:05  点击:[]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否兴旺发达的灵魂,怎样才能创新,创新的灵魂是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懋章教授在“我的理想、实践与情操”百名院士百场报告会上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科学精神是创新的灵魂,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 

  
 

 

    10月25日上午,陈懋章教授在我校本部立德厅为我校学子做了一场题为“科学精神是创新的灵魂”的精彩讲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立斌教授出席并主持讲座,三百余名师生代表到场聆听。   
    讲座上,陈懋章教授先后介绍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现状,科学精神与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科学精神与思维能力的基本内容和核心,并用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阐释了科学精神与思维能力的作用。   
    针对创造了辉煌历史但没有率先爆发科技革命的国情,他认为这是由社会因素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因素造成的。长期的封建压迫,古代的交通不畅,由地理条件所决定的难以实现多种文化和思想交流等原因都影响到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他认为,要做出重大的、革命性的创新,既要有客观条件,也要有主观条件。而所谓的主观条件主要就是科学素养——科学精神和思维能力。   
    在谈到科学精神与思维能力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时,他说,科学精神是一种为伟大目标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旨在对客观规律内在本质不断加深的认识得到更准确的描述。它的本质是批判的,核心是实事求是。而思维能力则是科研能力的核心。期间,他还用韩国黄锡禹造假和丹麦布拉埃等事例向大家阐述了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的观点。   
    面对新世纪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他认为“科学五四”提出的科学与民主,其中的科学不只是科学技术,而且应包含科学精神和思维能力。在讲座结束时,他说:“希望大家能够继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更先进的文化,为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刘立斌教授随对讲座做了总结发言,他鼓励同学们在学习和科技工作实践中培养科学精神,用科学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锻炼出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创新性成果。   
      
相关链接:   
    陈懋章,航空发动机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叶轮机研究,指导并参加了某压气机改型设计,提高了流量、压比和效率;提出一种新型装置,保证了发动机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稳定可靠工作,排除了空中熄火故障,获1999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主持完成的“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台及动态测量技术”,是研制核心压气机的主要设备,技术含量高,对提高我国设计研制水平有重要作用,获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叶轮机三维理论与实践以及粘流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一条:杨雨解析李清照的人格美和诗词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