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经世讲坛•名师论道”第六讲由我校文学院教授杨雨老师登坛主讲。杨老师从李清照的词作出发,结合历史文献中对李清照的评价,对她的人格和诗词进行了解析。
崇尚自由
杨老师分析说:《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和《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等词作非常清晰的表达了李清照对自由的追求,而这种对自由的追求是不被当时的社会所容忍的,因此很多文学家和史学家对李清照持有批评的态度。
忠诚的爱
通过《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和《凤凰台上忆吹箫》等作品,杨老师提出:在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中,虽然遭遇过很多变故,虽然赵明诚没有完全达到李清照的要求,但是李清照始终忠于爱情。
精神之爱
虽然出身官宦世家,李清照始终对艺术和精神生活孜孜以求。因此在长达十多年的隐居生活中李清照并没有感到痛苦,而是非常愿意在这种高雅的精神环境中追求艺术,《金石录》和《金石录后序》即是真实的反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意志
李清照再嫁之后,并没有享受到自己希望的生活,因此她毅然决定向整个社会的潜意识发起挑战,提出了离婚的请求。后来面对国破家亡的情景,李清照不畏权贵,提出与当权的主和派不同的看法,发出了收复山河的强烈愿望。